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飲食文學與文化專題
Seminar on Food Literature and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00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洪淑苓 
課號
TwLit7034 
課程識別碼
145 M02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3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由飲食習俗為起點,而後分為七個主題,探討相關的飲食文化、文學中的飲食書寫及其意義,討論主題包括:一、中國傳統飲食觀;二、西方人類學飲食觀;三、名人飲食觀;四、台灣民俗節日飲食風俗;五、米食文化與麵食文化之比較;六、美食與小吃:台灣當代社會的飲食文化;七、性別、空間、族群:現代文學中的飲食書寫。希望藉由教師導論與同學討論報告,激發同學研究飲食文化之興趣,並深化飲食文學的研究議題。 

課程目標
了解有關飲食文化的重要觀念,分析飲食風俗與現象,深入研討飲食文學的形成與發展。 
課程要求
準時出席,上課認真,參與討論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中國古代文獻:《儀禮》、唐 陸羽:《茶經》、宋 蘇軾:<老饕賦>、
清 袁枚:<隨園食單>、清 李漁:《閒情偶寄?飲饌部》等
王學泰:《中國飲食文化史》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6。
赵荣光:《中国饮食文化史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6
王仁湘:《珍馐玉馔 : 古代饮食文化》南京:江蘇古籍,2002
劉軍, 莫福山, 吳雅芝:《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》,臺北市 : 臺灣商務印書館, 1998
李炳泽:《多味的餐桌 : 中囯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北京:北京出版社,2002
李維史陀著、周昌忠譯:《神話學》三卷,時報,1994。
山內昶著,丁怡、翔昕譯,《筷子、刀叉、匙–東西方的文化記號與飲食風景》,台北市:藍鯨,2002
M. F. K. 費雪(M.F.K. Fisher)著; 韓良憶譯:《如何煮狼》,麥田,2004
菲立普.費南德兹-阿梅斯托(Felipe Fernandez-Armesto)作; 韓良憶譯,:《食物的歷史 : 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 》,台北:左岸文化,2005
湯姆.斯丹迪奇(Tom Standage)著; 吳平等譯:《歷史六瓶裝 : 啤酒、葡萄酒、烈酒、咖啡、茶與可口可樂的文明史》, 聯經, 2006
(日本)21世紀研究會編,林郁芯譯:《食物的世界地圖》,時報,2007.05。
傑佛瑞.史坦嘉頓(Jeffrey Steingarten)著; 劉永智譯:《舌尖上的嘉年華》,二魚文化,2007
玛格丽特.维萨(Margaret Visser)著; 刘晓媛译:《餐桌礼仪 : 文明举止的起源、发展与含义》,北京:新星,2007
李亦園:《文化圖像》,允晨,1992。
逯耀東:《已非舊時味》,圓神,1992。
《肚大能容:中國飲食文化散記》,東大,2001。
陳詔:《紅樓夢的飲食文化》臺北市 : 臺灣商務, 1995
黃啓方:《儀禮特牲餽食禮儀節硏究》台北市 : 台灣中華, 1986
廖炳惠:《吃的後現代》,二魚文化出版社,2004。
張玉欣、楊秀萍:《飲食文化概論》,揚智,2004。
朱振藩:《食髓知味》,麥田:2005。
《食家列傳》,聯合文學,2005。
張瑞玲、蘇晨瑜:《食飽吂:22位客家名人飲食記憶地圖》,野人出版社 2006。
焦桐主編:《台灣飲食散文選1,2》,二魚文化,2003
焦桐主編:《2007台灣飲食文選》,二魚文化,2007-,年度文選
王秋桂等主編:「中華飲食文化研究叢書」1-8冊,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印,2009
《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》,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印。
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